修忍辱时不要著忍辱的法相,以为我是能忍,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,有能有所即离不开四相。闻赞则喜,闻谤则怒,心中即起波浪,离四相谈何容易!应先渐修,后可顿超。修行一事没有天生的,纵有顿根的人,亦是过去世修来的。修定必先修忍,六度中忍辱列为第三,忍是出离苦海的最妙法门。
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,分别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这里所说的忍辱,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。佛说的忍,实际是化解之意,先无条件地接受,然后将其化于无形。那么,怎么化呢?化当然是需要条件的,那就是智慧。而智慧,就是明了事物的本质。
华人佛教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@2020
技术问题联络电邮:cnbuddhist@hotmail.com